
可彎曲鈦合金成就夢幻工具
說起鈦,谷歌使用鈦為“Google Glass”制造框架的消息還令人記憶猶新。鈦比不銹鋼結實且輕,耐腐蝕性也好,可謂是一種具有魅力的金屬,蘋果也曾使用鈦來制造筆記本電腦的外殼。
但由于鈦的價格昂貴且在切削時升溫快、容易燒結在切削工具上等因素,一直給人難以加工的印象。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種無法進行自由設計的材料。
而日本京都市二九精密機械工業(yè)(以下簡稱:二九)的社長稱:“加工算不上是極其困難。只是因為麻煩,所以沒人愛做”。
二九擁有制造最小內徑為0.2毫米的鈦合金極細管“β鈦管”的技術。還能通過激光加工方式,在鈦管上形成自主設計的縫隙,使之可曲可彎。二九把利用這種方式制造的產品命名為β鈦柔性管。
2013年9月,二九利用自身的鈦合金加工技術,制造并發(fā)布了全球首創(chuàng)的手術器具。器具為單孔式內窺鏡手術鉗,通稱“DORACO”(Double Rainbow Cooperator=雙虹手術助手的縮寫),創(chuàng)意來自于自由執(zhí)業(yè)的外科醫(yī)生金平永二。
通常,手術鉗的柄呈筆直狀態(tài)。但DORACO有3處彎曲,其中1處彎曲幅度達到90度,夾住患處尖端的部分可以旋轉。手術鉗可以穿過肚臍,在腹內自由地移向患處,從而減少手術的創(chuàng)痕。
但是,由于鈦具有彈性,若單純利用β鈦管制造手術鉗,在腹內無法牢固固定。因此,該公司在直徑為5毫米的不銹鋼管中,裝入了傳遞轉動的β鈦柔性管、控制尖端開合的控制棒、帶動關節(jié)彎曲的金屬絲,以及防止各個部件纏繞在一起的細管,制出了能夠在腹內牢固固定,還可自由彎曲的手術鉗。這一產品稱得上是使用公認難以利用的鈦材料靈活搭配其他金屬材料的好例子。
這款劃時代的工具在亮相日本之前,已經先行在德國的國際尖端醫(yī)療技術學會上發(fā)布,成為了關注的焦點?,F在,不只是醫(yī)療領域,二九的鈦合金加工技術還在釣具等領域得到了采用。
鈦的創(chuàng)意性:表現和風獨特色調
借助對人體的親和性和不易生銹等功能性,鈦備受醫(yī)療領域和可穿戴終端領域的期待。那么,這種材料在創(chuàng)意方面具有哪些魅力呢?
一是比鋁粗糙、比不銹鋼明亮的獨特色調。
二是其他金屬不具備的,鈦能在保留金屬質感的同時,無需噴漆便實現溫潤的亞光表面。若利用其他材料制造這樣的亞光表面,需要采用名為“噴砂”的特殊工藝。但在應用這種工藝后容易出現表面生銹或沙眼現象。因此,只有極耐腐蝕的鈦才能實現這樣的質感。
因為具有不生銹的功能性和粗糙的質感,鈦材現在大量應用于神社、佛堂的屋頂。不只是屋頂,對于需要表現日本獨有的“和風”設計,鈦都可以稱得上是最佳材料。
2014.1